English

韬奋心中理想的报纸和记者

1998-11-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为配合《中国新闻事业简史》和《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的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将推出张之华教授主编的《中国新闻事业史选(公元724——1995年)》一书。该书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当代”三个部分,从以上三个历史阶段中精选出有代表性的第一手文献资料约300篇,史料丰富,选取得当,读后使人耳目一新。不仅新闻界人士,就是对于一般读者也不无启迪。其中中国三四十年代新闻界进步人士发表的一些有关其事业理想和希望的文献尤为有趣,现从中摘录二则,以飨广大读者。

一、理想的报纸

理想的《生活日报》:

必须是反映全国大众的实际生活的报纸;

必须是大众文化最灵敏的触角;

必须是五万万中国人(连国内国外的中国人合计)一天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因为是反映全国大众的实际生活的报纸,所以必须成为一切生产大众的集体作品,必须由全国各地的工人、农民、职员、学生直接供给言论和新闻资料,而不是由少数的职业投稿家和新闻记者包办一切。因为是大众文化的最灵敏触角,所以报纸的内容,应该是记载一日中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各地大众的生活活动和希望要求。因为是人民一天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所以这报纸所登载的消息决不是要人往来,标金涨落等等,而是和人民大众有切身利害关系的一切东西。

从这里,我们可以想像出未来的《生活日报》的一个轮廓。一百二十层高楼上面的《生活日报》编辑部,每天由飞机送来各地工厂通信员、学校通信员、农场通信员的专访通信。屋顶的短波无线电台每天收得几千万封的国际特约电讯。这些通信和电讯,报告了一日中全世界各地的生活活动。比方阿尔泰山的国营金矿,昨天生产多少纯金,扬子江上游的大水力电厂,生产两万瓦特的电力,都可以从每天的报纸上看到。国际新闻绝不是由外国通讯社包办,而是由报馆直接组织了全世界的通信网。在南美或非洲无论哪一个角落发生的事件,十五分钟以后,就可以在《生活日报》上找到详细的正确的报告。

那时的社评,当然不会是主张抗日救亡之类(因为这问题早已不存在了),而是讨论由空气中吸收氮气应该如何增加生产,或者香港冬令工人休养地应该如何改良设备等等。

我们不希望销路十分大,每天大约是印五百万份,换句话说,平均每一百个中国人,有份《生活日报》。

报纸上面所用的文字,当然不会是目前那种方块字,把排字工友们忙得头昏眼花,而是另一种大众化的文字,并且是用机器排字的。

那时的《生活日报》,也不会只在一个地方出版,至少同时在十个地方出版,就是南京、北平、沈阳、库伦、迪化、拉萨、广州、新加坡、汉城和曼谷。有几个地方出版的报纸,也许是用蒙古文、西藏文、朝鲜文或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字……

说了这许多,读者们一定要以为我是在说梦话。其实不然。我这些理想固然是一张远期支票,但并不是一张空头支票。到了一个时期,是可以十足兑现的。什么时期兑现呢?那一定要在新中国出现的时候。……

(韬奋:《关于<生活日报>问题的总答复》,1936年6月21日)

二、记者信条与公约

1.会员信条:

努力自我修养,健全本身人格,

巩固共同意志,促进影响事业,

维护大众利益,发扬民族精神。

2.记者公约:

(1)拥护抗战建国纲领,促进中华民族之解放与建设;

(2)坚持新闻岗位,为新中国新闻事业而奋斗;

(3)不收非法金钱,不曲用自己笔尖;

(4)发扬集体主义,加强新闻记者之团结;

(5)建立平凡坚忍之工作与生活作风;

(6)努力自我教育,提倡工作与学习并重之精神。

(《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的〈会员信条〉和〈记者公约〉》,1939年10月1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